在1091年前的今天,0927年5月27日 (農歷四月廿四),保加利亞皇帝西蒙一世逝世。
西蒙一世(大帝)Симеон I 又譯:西美昂一世(約864年-927年5月27日(距今已1091多年))保加利亞汗和沙皇(893年—927年在位)。汗鮑里斯一世的第三子,893年繼承兄長弗拉基米爾的汗位。他在位時期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國勢最強盛的時期。
皇上嗜書如命,為遍求天下新著勤勞如蜜蜂,更廣招天下才俊著書立說,人說是托勒密再世①,真不假也——學者對西蒙大帝的稱頌
保加爾人原為中亞突厥部落的一支,在4—5世紀的世界民族大遷徙中來到了東歐,最后在美麗的巴爾干半島找到了他們的樂土。從公元7世紀開始,保加爾人開始了建立獨立國家的奮斗過程,他們的主要對手是拜占庭帝國。在此過程中,保加爾人同周邊的斯拉夫人建立了同盟,并逐漸融合為一體。保加爾人過上了定居生活,接受了斯拉夫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并采用了斯拉夫語,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斯拉夫化的民族。
經過奮戰,公元681年,保加爾人終于迫使拜占庭帝國承認他們是獨立的國家,這就是第一保加利亞王國。這個國家延續了300多年,到西蒙大帝時代達到了它的全盛階段。作為東歐最早建國的民族,這個國家的長期延續對東歐地區的民族、語言、宗教、文化各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通過與拜占庭帝國的長期交流和對抗,保加利亞成為了影響世界的制衡力量之一。
說到西蒙大帝,還必須從他的父親鮑里斯大公(852—888年在位)說起。鮑里斯時代,保加利亞已經成為巴爾干半島上一大強權、拜占庭帝國的勁敵,向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地擴展自己的領土。但它在思想信仰上仍是一片混亂。鮑里斯決心用代表當時最先進文化的基督教分支希臘正教來統一自己國民的思想。他邀請了著名的西里耳、美多德兄弟的幾大門徒到保加利亞避難并傳教,但因此引起了國內部分頑固貴族的不滿。鮑里斯推行希臘正教的決心從未動搖,他在位時期就鎮壓了幾次打著恢復舊有信仰旗號的大貴族叛亂,甚至在他退位之后,他還從修道院中復出再次鎮壓了貴族的叛亂。
說起西里耳、美多德兄弟,還有另一大貢獻。他們經過多年努力,為斯拉夫語言創立了一套字母,即“西里耳字母”,使斯拉夫民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文字,并將許多重要典籍都翻譯成斯拉夫文。但他們及其門徒在摩拉維亞遭到當局的迫害,其門徒在鮑里斯的邀請下紛紛到保加利亞避難,在為保加利亞傳播希臘正教的同時,也使保加利亞成為斯拉夫文字和文化的傳播中心。
鮑里斯時代是宗教文化新舊勢力激烈斗爭的時代。到西蒙大帝繼位之后,繼續執行其父厚待西里耳兄弟及其門徒、推廣希臘正教、推廣斯拉夫文字文化的政策,并以自己空前的威望為此做后盾。這對保加利亞乃至整個斯拉夫地區的文化發展影響至為深遠。
西蒙一世,是鮑里斯的兒子,從小被送到拜占庭首都作人質。這個特殊的經歷使他從小接受了當時最先進文化的熏陶,對拜占庭文化充滿了認同感,而對拜占庭政治上的地位則充滿了野心,這從他日后的行動可以看出。
893年,西蒙繼承了保加利亞大公之位。第二年便挑起了與拜占庭的戰爭,并打贏了他王座上的第一仗。好大喜功的拜占庭皇帝利奧六世不依不撓,同保加利亞北面的馬札爾人結盟,企圖從南北夾攻保加利亞,但被西蒙擊破,利奧六世不得不于897年求和,俯首向西蒙納貢。
這是西蒙的“拜占庭攻勢”的第一階段,主要目的在于爭奪貿易權和勢力范圍。912年,隨著利奧六世駕崩,拜占庭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發生紛爭,西蒙的“拜占庭攻勢”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奪取這個世界上最耀眼的寶座。
利奧六世死后,他的弟弟亞歷山大奪了侄兒君士坦丁的繼承權,但不到一年也隨兄到上帝那里報告去了。年僅7歲的君士坦丁七世繼位,由大主教尼古拉斯攝政。西蒙趁拜占庭主少國疑的良機,自稱為羅馬人皇帝(當時拜占庭的正式國號仍是東羅馬帝國),并進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內部慌亂之下,分成兩派,以攝政王尼古拉斯為首的一派主張妥協,許諾由君士坦丁七世娶西蒙之女為皇后,兩國聯姻結盟以換取西蒙退兵。但拜占庭內部的強硬派十分不滿,他們發動宮廷政變,推出太后佐婭攝政,收回了對西蒙的許諾。西蒙大怒,再次對拜占庭宣戰,處在巔峰時期的西蒙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天才,進攻連連得手,奪取了馬其頓、帖撒利和阿爾巴尼亞等地,并在917年著名的阿黑洛河戰役中重創拜占庭軍隊,深入到拜占庭腹地,使君士坦丁堡一夕數驚。拜占庭又祭出了他們慣用的“以夷制夷”的絕招,策動佩徹涅格人從后方攻擊保加利亞,使西蒙腹背受敵。這場戰爭演變成了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