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8年前的今天,1911年12月29日 (農歷冬月初十),外蒙古脫離清朝建立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俗稱博克多汗國,是1911年——1915年、以及1921年——1924年期間存在的國家政權。
(博克多汗(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1911年12月29日(距今108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受到喀爾喀蒙古四部的擁戴,登基稱“額真汗”(俗稱“博克多汗”),宣布脫離清朝獨立,成立政教合一的國家。至1915年6月9日,因《中俄蒙協約》的簽訂而取消獨立,宣布歸附中華民國并實行“自治”。
1919年,北洋政府廢除《中俄蒙協約》,派徐樹錚帶領軍隊前往外蒙古,取消了其自治的權利。此后北洋政府直接統治外蒙古,直至1921年俄國白軍將領“瘋狂男爵”將中國勢力驅逐,大蒙古國重建。
不久之后大蒙古國就發生了共產主義革命,蒙古人民黨于7月11日取得政權,改為實行君主立憲制,博克多汗成為了沒有實權的名義君主。1924年博克多汗逝世后,蒙古在11月26日修改憲法,正式將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改為社會主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
(徐樹錚收復外蒙古路線圖)
1911年10月,統治外蒙古的清朝爆發辛亥革命,清朝在外蒙古的控制力急劇減弱。同年12月29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極稱“額真汗”(意為“多人公舉之日光皇帝”),成立了博克多汗國。博克多汗國實行政教合一,且融合了清朝和歐洲的政治體系,博克多汗是最高統治者,年號“共戴”,擁有自己的軍隊、議會和內閣。博克多汗國獨立后,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先后用策動獨立、支持叛亂和武裝進攻等方式控制呼倫貝爾地區、烏里雅蘇臺、科布多等地。至1912年8月,大蒙古國政權已經基本上控制了外蒙古全境。
1915年,《中俄蒙協約》簽訂,承認中華民國對外蒙古擁有宗主權,但是俄國人也得到各種殖民特權。同年6月9日,外蒙古取消獨立,實行自治。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并赦免獨立運動人士。但是中國無法在蒙古駐軍、移民,博克多汗仍是外蒙古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博克多汗國國旗(1911-1915))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一年后俄國內戰爆發。1919年初期,貝加爾湖地區白軍將領格里戈里·M·謝苗諾夫建立了一支部隊,用于建立一個新的泛蒙古主義國家。
1919年11月7日,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和國務總理段祺瑞決定出兵外蒙,派皖系將領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庫倫,挾持“內閣理”巴德瑪多爾濟,軟禁哲布尊丹巴活佛。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南方孫中山護法軍政府亦致電慶賀。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
(皖系將領“小徐”徐樹錚)
(博克多汗冬宮的其中一道閘)
1919年,北洋政府在庫倫設立了“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并派兵收復唐努烏梁海。徐樹錚在外蒙古期間,不顧其傳統習俗,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致使外蒙古上層集團對北洋政府的統治不滿。
1919年至1920年間,一些蒙古人為抵抗中華民國的統治,建立了“康蘇靈丹吉”和“東庫倫”組織??堤K靈丹吉的建立者是位曾在俄國領事館工作的喇嘛道格索姆·鮑道,其合作者是霍爾洛·喬巴山,后來被稱作“蒙古的斯大林”。東庫倫的領導者是索林·丹增和丹斯蘭比勒格·道格松,另外的成員還有達木丁·蘇赫巴托爾,被稱作“蒙古的列寧”。東庫倫曾試圖刺殺徐樹錚未遂。1920年6月,在蘇俄的幫助下,康蘇靈丹吉和東庫倫合并,成立蒙古人民黨(后更名為蒙古人民革命黨)。
1920年7月,中國爆發直皖戰爭,徐樹錚率軍返回內地,戰敗,旋遭通緝,逃入日本使館,庫倫僅留守部分兵力。
(蘇赫巴托爾(左)和喬巴山(右))
1921年2月,應博克多汗邀請,謝苗諾夫部下“瘋狂男爵”恩琴率800人亞洲騎兵師進入蒙古。在日本支持下,他很快擊敗高在田率領的中國軍,進軍外蒙古首都庫倫,扶持博克多汗復位,重建大蒙古國。博克多汗冊封恩琴為親王,然而此時期的博克多汗沒有實權,大蒙古國實際上由恩琴率領的俄國白軍控制。在其5個月的統治下,他以高壓手段鎮壓其反對者。恩琴自稱成吉思汗轉世,并被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認定為大黑天的轉世。恩琴有一個瘋狂的計劃:先扶植清朝宣統帝復辟,再將遠東統一在其領導下,繼而以此作基地反攻西方世界。
北京徐世昌政府下令命張作霖收復外蒙,他僅作了敷衍,并沒出兵至蒙。
(1921年9月,恩琴在伊爾庫茨克受審判期間,身穿德勒蒙族服裝,掛戴俄羅斯圣喬治四級勛章)
為了將蒙古人民黨統合起來,1921年3月1日至3日,蒙古人民黨一大召開。6月初,恩琴襲擊蒙古人民黨控制的恰克圖,戰敗潰退,損失慘重。6月28日,蘇俄遠征軍主力進入蒙古,7月6日進入庫倫。7月10日,蒙古人民黨中央委員會通過決議:組建博克多汗國的新君主立憲制政府,由道格索姆·鮑道領導,博克多汗仍作為名義上的君主。7月11日,博克多汗再一次登上了寶座。8月21日,恩琴被其蒙古盟友出賣、逮捕,隨之被送交紅軍。9月15日,恩琴被判以反革命罪,在新西伯利亞被處決。
(博克多汗國國旗(1921-1924))
1924年5月20日,博克多汗逝世,君主立憲制的博克多汗國汗位空缺,人民革命黨政府宣布不再尋找轉世靈童。1924年6月8日至9月,蒙古人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將黨名改為蒙古人民革命黨,并制訂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路線:“徹底消滅封建殘余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下,超越資本主義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1924年11月,第一屆國家大呼拉爾通過了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部憲法,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博克多汗國結束。中華民國政府并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直至2012年確認外蒙古獨立為止。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24-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