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農歷冬月初十),P2P互聯網金融速度發展。
自2013年以來,P2P網貸行業以一種勢不可擋的速度發展,他們以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為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提供了一條全新的快捷融資途徑,也為理財人提供了一條理財渠道。
在歲末,P2P監管大潮來襲之際,筆者為你來一場歲末P2P十大事件大盤點。(歷史上的今天)
2014年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一方面光彩照人,而另一方面也出現很多問題。由于網貸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相關部門的監管,法律政策等也相對匱乏,平臺跑路事件頻頻發生。截至2014年12月,出現提現困難、倒閉、跑路等問題的P2P平臺已達338家。這一年來,最短時間跑路的十大P2P網貸平臺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沿海地區。其中最短壽命為半天,最長壽命也不過2個多月。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紀錄被一次次刷新,投資人的心被虐不斷。
排名第一的平臺是臺州的恒金貸,它注冊資金5000萬,上午上線,下午就跑路了。6月27日恒金貸P2P平臺開業,并發布公告稱將舉行連續三天的優惠活動,但當天下午,網站就打不開了。業內人士表示,開業第一天就跑路,該平臺創下了P2P的一個短命歷史紀錄。
排名第二的平臺是深圳的元一創投,上線運營僅1天,平臺老板就攜投資人30萬元潛逃,全國各地受害者約30人,累計損失30余萬元,其中損失最大的約有10萬元。
緊跟其后的是上線兩天就跑路的銀銀貸、龍華貸與上線3天就跑路的福翔創投。銀銀貸,推出的產品最高收益率達22%,被騙的投資者有幾十個人。
就此來看,P2P行業面臨的問題還不少。包括上述跑路、失聯事件在內,至少有183家P2P平臺出現問題。其中,“詐騙,跑路”類問題平臺最多,占總問題平臺的57%,其次為“提現困難”問題平臺,占比32%。這兩者加起來,就占到問題平臺的近九成。“跑跑”已經成列甲午年P2P行業的“魔咒”,在監管未明,行業門檻低的情況下,投資者和從業者都無法從根本上突破這個“魔咒”。
監管缺失已經成為P2P行業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年底前明確監管主管部門,發布監管細則的傳言一直成為懸在P2P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TheSwordofDamocles)。監管迷霧,讓所有平臺、所有從業者、所有投資人,在摸索中前行,這種種的監管規則,絕不應出現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般悖論式的進退維谷的局面,叫人左右為難的情況。
軍規一、P2P監管要遵循P2P業務本質,絕不能建立資金池。
軍規二、P2P要落實實名制原則,資金流向要清晰。
軍規三、P2P要清晰業務邊界,區別于其他法定金融業務,打擊冒名非法經營。
軍規四、P2P要有行業門檻。
軍規五、投資人的資金應該進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款代替托管。
軍規六、P2P自身不擔保,引入的擔保機構要有資質。
軍規七、明確收費機制,力求長期的發展,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
軍規八、P2P行業應該充分信息披露、充分的提高信息披露的程度、揭示風險。
軍規九、必須堅持小額化,支持個人和小微企業的發展,項目一一對應的原則。
軍規十、加強行業自律組織的建設、推動行業標準化和信息共享,打擊偽P2P。
筆者認為,這十條“軍規”,是現今針對PE行業現狀,提出的意見,真實的監管規定,也許會大不同,但是很多核心的問題,應該會得到重視,春華秋實,冬季來臨,歲末年初,2015年,P2P監管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藍圖,期盼中......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年初只有3家,到11月已增加至10家。其中包括平安集團的陸金所、國開行背景的開鑫貸和金開貸、招行小企業E家、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民生系的民生易貸等。在歲末,P2P監管大潮即將來襲之際,筆者在此為你總結十大銀行系P2P,分析其優劣,來一場歲末P2P大點兵!
一、齊商銀行—“齊樂融融E”:“三農”“山東”區域稱霸
二、平安集團——“陸金所”:富二代,真王子
三、民生銀行[1.49%資金研報]——“民生易貸”,民生電商發力之作
四、國開金融——“開鑫貸”:國家隊老大哥
五、包商銀行——“小馬Bank”,(歷史上的今天)草原小馬駒
六、招商銀行——“e+穩健融資項目”,依托老店,穩健潛行
七、江蘇銀行——融e信,細節創新,小微服務
八、蘭州銀行——e融e貸,立足西北,全產業鏈
九、寧波銀行[3.37%資金研報]——“白領融”抓住白領,積累經驗
十、華夏銀行[3.24%資金研報],再添新軍,即將推出......
這十大銀行系P2P,筆者感到各有千秋,但有都有共性,優勢明顯:
1.從法律層面來看,目前并不存在禁止商業銀行開展P2P的明確規定。相反,按照《商業銀行法》和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經營范圍的相關行政許可規定,商業銀行可以從事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財務顧問、資信調查、咨詢等一系列金融信息服務業務,這就為商業銀行進入P2P領域提供了可能。
2.從監管層面來看,銀行開展P2P業務與支持小微的政策導向相符,降低P2P行業風險,也利于銀行的互聯網金融轉型。
3.從業務層面來看,銀行相較于其他的P2P平臺,銀行可直接對接央行的征信數據庫,能在短時間內就對借款人資信情況大致了解。而且,在基本賬戶開戶許可證、授信抵押方式、融資方在銀行是否有授信三項判斷指標上,銀行都有信貸記錄。這些其它平臺顯然無法做到。銀行系統自身的征信系統、客戶資源和數據儲備的巨大優勢,這正是制約P2P業務發展的短板。銀行的介入可以大大強化P2P行業在這些業務流程上的規范和發展。長遠看是行業良性發展的保證。
筆者認為一旦銀行系P2P業態明朗,P2P將很可能成為傳統銀行的天下,而目前泥沙俱下的P2P行業可能將迎來大洗牌,發展較早、風控體系較完善的企業還有機會,而后來跟風者多半會被淘汰。筆者《在那些年在繁榮與險象并存追憶那些倒閉的P2P平臺》一文中,曾經預見到今年下半年P2P行業的倒閉潮會愈演愈烈,不過正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明朗,未來如何,其實我們可以預料。無論如何,未來P2P發展即需要“草根系”們完美逆襲,也離不開這些“銀行系”們的穩健潛行,唯有共同,才能共贏,唯有創新,才能解脫,P2P,fighting!
2014年5月,業內知名的p2p平臺貸幫網發生借款逾期事件,規模達1280萬。貸幫拒絕為逾期資金兜底經由媒體報道,在業內引發熱議。這是因為,先前的P2P平臺對于項目逾期,或者進行兜底,如果兜底兜不住,就被迫跑路;貸幫一不兜底,二不跑路,堅持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國內P2P平臺的兜底行為不合理。國內P2P行業動輒十幾個百分點的年化收益率,收益與風險應該同步,高收益對應高風險,一味的所謂剛性兌付,從根本上違背了投資的本源,違背了市場規律,當各種平臺越俎代庖的進行兜底,無法改變項目本身的風險,一切違反市場隱形之手的行為必將受到懲罰,“跑跑”,“泡泡”,也因此成為“剛性”,“兜底”的反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神話的破滅,才是這個行業的福祉。
P2P“剛性兌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長期看,打破“剛性兌付”需要規范P2P平臺的自身行為,確保借款人與借款項目真實存在,項目的還款源與抵質押物真實有效,積極努力地充分披露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在投資人能夠有效衡量投資項目收益與風險的前提下,投資人才有可能實現風險自擔。
伴隨著P2P始祖LendingClub的上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中國的P2P企業何時能走上這條路?事實上,對于中國眾多的P2P平臺而言,由于中美兩國的金融行業格局、監管環境、業務模式等多方面均存在諸多不同。
LendingClub模式依靠低利率來吸引客戶,但國內情況有所不同,在利率未實行真正市場化的環境,國內平臺不需要提高低利率吸引借款人,只要建立相應的平臺即可,但是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當下國內P2P運營模式能否持續發展很成問題。推進征信體系建設,目前尚無實質性進展。一方面是銀行征信系統不向互聯網金融企業開放,且小微企業、個人的信用數據不完備;另一方面,由于商業競爭因素,網貸行業內的各平臺數據也難形成完整有效的整合。
據了解,在美國的借貸市場中,LendingClub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把自身平臺成本控制在2.7%,低于銀行6.95%的成本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而對國內P2P而言,平臺需要引進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進行信用背書以吸引投資人,還需要付出高成本進行線下風控或尋求合作機構進行風險控制,加之市場宣傳、獲客渠道等諸多環節,整體融資成本必將因此增加。
LendingClub等的上市意味著美國網貸行業完成資源整合并確定了成熟的發展模式,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而國內網貸行業發展要至成熟階段,過程中需要行業自律,更少不了監管方的參與。真正屬于中國市場的P2P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還未建立,上市對大多數國內P2P平臺來說,將是一個遙遠的夢,但愿不是個盜夢空間,更不是個厄運噩夢,勿忘初心,最初的夢想!
12月24日在圣誕這個西方的傳統節日前,互聯網金融迎來了一場行業營銷盛會——P2P平臺小牛在線母公司小牛資本管理集團(以下簡稱“小牛資本”)與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在美國達拉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跨國跨界合作。
12月25日圣誕節,P2P網貸平臺金信網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和路透社巨幅戶外電子屏,這不僅是這不僅是國內優秀P2P企業的行業首秀,也是金信網引領中國杰出互聯網金融品牌走向世界,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的行業使命。金信網成立于2013年12月31日,2014年2月份正式上線,注冊資本金1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億級注冊資本P2P理財投資服務平臺,成立之初就曾投入千萬級的自有資金技術進行平臺的建設和研發,在目前的P2P平臺中屬于實力較強的。
國內P2P海外跨界營銷行為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具體現實,當P2P這種模式在國內發揚光大,同時殺回原產地美國,雖然略顯稚嫩,但相信未來的阿里等就會在此產生,有一天互聯網金融最大最強的公司一定會產生在中國,請相信!
P2L模式,即個人投資對接融資租賃項目。簡單來說,假如你(承租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設備,可能是一輛貨車,于是你找融資租賃公司(出租人),它從供貨人那里購買,租給你用,按期付完錢后,這輛貨車就歸你了。融資租賃公司的融資渠道非常單一,主要依賴銀行貸款。P2L模式即融資租賃公司將借款項目發布在P2P平臺,從投資者處募集資金,收益由投資者和融資租賃公司共享。
P2P平臺的融資租賃業務都有各自特色。積木盒子和同岳租賃合作,主要做車輛租賃業務。愛投資除了直租租賃模式外,還有回租租賃模式,即融資租賃公司收購企業自有資產,再回租給該企業使用,為有流動資金需求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P2F模式,有業內金融專家表示,P2P的歸宿是進化成P2F。將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P2F是個人對金融機構的一種融資模式,融資人是正規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具有完整的風控措施,能夠保證資金的安全和收益的穩定,P2F模式的特性是具有高信用、低風險、穩定收益、高流動性。
以國內首家P2F互聯網金融機構互金所為例,作為P2F模式的首批踐行者,互金所在金融安全領域實現了巨大變革。
P2P+P2B模式,個人與企業中篩選優質借款方P2P金融指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同P2P不同,P2B平臺只針對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借款企業及其法人(或實際控股的大股東)要提供企業及個人的擔保,并且基本上不提供純粹的信用無抵押借款,再加上類似擔保模式的借款保證金賬戶,因此從投資風險角度分析,P2B比P2P具有更高的投資安全性。一步發展的瓶頸。
區別于傳統的P2P網站,66財富首創P2P+P2B雙模式,實現個人與企業雙項借貸形式。并以多種產品投資選擇,多行業,多地域投資渠道,涵蓋各種流動性配置等多維投資,打造金融產品種類豐富、投資理財程序簡單、產品收益高且安全、一站式網絡綜合金融服務商。
以上種種模式,希望不僅僅是概念的創新,要有原創的創新,不要限于創新的窘境,更不要成為模仿的天才,P2P的創新任重道遠。
上海旭勝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旭勝金融”)旗下P2P平臺“錢多多”,于2014年12月26日在上海股交所E板成功掛牌,這是國內首家登陸上股交E板的P2P網貸平臺。
據了解,錢多多平臺的上線時間雖然不長,但在行業內已是頗有知名度,并具有十分良好的市場口碑。此前已有多家P2P平臺掛牌上股交Q板,但相比于規模較小的Q板,E板對企業的要求要高得多,不僅需要具備各方面的軟實力與硬實力,之后還會對掛牌企業規范運作、信息披露等市場行為予以監管。此外E板不僅具有展示企業的作用,更是具備了融資和股份交易的功能。
目前在2000家左右的P2P平臺中,無一在新三板掛牌,在地方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有20多家,其中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P2P最多,占到12家。其中,最早掛牌上海股交中心的是上海橙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運營的平臺為“橙旗貸”,于今年3月26日就已經完成掛牌。隨后在今年8月,又有3家P2P公司登陸上海股交中心,分別是上海森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好時貸”,寧波合眾蕓創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合創優貸”,和西安省安義縣鳳凰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平臺“鳳凰金融”。10月份,則有兩家平臺掛牌上海股交中心,分別為是河南的“潤恒貸”和四川的“快樂投”。11月,則是上述三家公司分別在上廣深三地的股交中心掛牌。
P2P平臺的紛紛登陸股權交易市場,一方面是為將來登陸主板的準備,一方面是打通融資渠道,根本上是P2P是平臺希望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希望得到資本市場的背書,為了行業未來,希望更多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新的一年,必將會涌起更大的上市潮流。
然而,隨著P2P跑路事件爆發,這些所謂P2P投資“名角”頻頻馬失前蹄,更有消息爆出有明星投資人參與平臺詐騙等行為,一時間將這些“草根名人”推上了風口浪尖。事實上,隨著P2P網貸行業的理性發展,這些帶頭大哥也紛紛退出江湖,P2P是時候告別這一草莽時代了。
業內人士透露,明星投資人潘春雨是做工程出身。2011年,潘春雨投身網貸行業,由于當時P2P行業剛剛興起,潘春雨帶領不少投資人賺了錢,也避免了不少地雷。由此,潘春雨確立了行業權威,并一躍成為知名投資人。據了解,很多投資者在投資時,甚至都不了解中匯在線的運營模式,不知道自己的錢借給了誰,而是單純沖著潘春雨就把錢投了進去。
另一備受質疑的網貸名人候濱,在2011年5月以前,是一家IT外包公司的技術主管。2011年下半年,候濱開始研究各個平臺的數據,和投資人一起研究P2P,2012年創立了第三方網貸專業評級機構網貸天眼。候濱在業內的專業地位似乎不容置疑。身為第三方評級機構創始人,候濱經常接受各大媒體采訪。目前,在網絡上,還能搜到候濱關于“6種P2P新騙局”的專業文章。
然而,這位被奉為專家級的帶頭大哥,近期連續馬失前蹄。如今,面對投資者的謾罵與質疑,候濱選擇黯然離場,永遠退出這個行業。名角也存道德風險對于上述“明星投資人”的質疑,更多的是是否參與了平臺分成及詐騙。在自己所推崇的恒融財富、中貿易融接連出事后,許多網友在QQ群和論壇痛罵候濱,部分網友指出候濱和中貿事件有直接關系。更有網友說候濱收受平臺方的紅包,暗箱操作。由此,候濱寫下了離開網貸天眼的告別書,并解散了網貸天眼官方群。
這些“名角”,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用自己的言行來驗證了這個行業瞬息萬變,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試金石”,這個行業不在需要這些所謂的“名角”,當理性回歸成為常態,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千千萬萬踏踏實實為行業付出的普通從業者,不需要所謂“名角”,所謂“專家”,(歷史上今天)是時候對他們說saygoodbye!
12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確認了陸金所獲得摩根·斯坦利等多方投資的消息。憑借平均年齡1年半的兩大金融服務平臺Lufax和Lfex,公司估值據傳已高達百億美元。金融大鱷已經入場,不能再用傳統眼光看待金融機構轉型的力量。2011年9月,平安才設立陸金所。
今年1至11月,僅Lufax上三大P2P產品之一“穩盈-安e”的交易規模就有約79.34億。已經超過拍拍貸、人人貸等創業型公司的歷史交易。國內寡頭壟斷,形成互聯網金融領域的“BAT”的節奏不可阻擋。
同樣在美國P2P市場上,LendingClub和Prosper兩家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6%,是典型的雙寡頭市場,整個美國P2P市場中,70%的借款方是個人。LendingClub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5%,主要業務就是個人信用卡過橋貸款。但他們對貸款人的房貸審核和利率定價都是基于美國完善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這使得他們的業務可以做得很輕。不需要擔保,也不需要線下審核。一筆貸款審核的成本只需要2.5美元。
而國內沒有成熟的信用評價體系,不能照搬LendingClub的模式。雖然都叫P2P,國內的平臺重得多。純粹做線上業務的很少,大部分都需要在線下進行放貸審核。早期只做線上的人人貸的線下業務也越來越重。到今年11月,人人友信的線下網點數量達到90多家,已經接近國內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的水平。
阿里金融準備開放它的信用評價體系—芝麻信用。數據覆蓋了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目前已經將向部分合作企業提供了接口。央行也采取了積極的態度,希望能整合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與央行的信用記錄,形成我國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當信用壁壘一旦攻破,核心競爭,就變成了資金成本的競爭,誰能夠提供最低的資金成本,誰就會獲得最大的收益,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銀行尤其是保險行業,恰恰具有最低的資金成本優勢,平安等保險系、招行等銀行系,必將借助這一優勢擊潰各各草根系,寡頭壟斷指日可待,草根們,時間不多了,只爭朝夕。
盤點了2014年甲午年一年中P2P行業的十大事件,P2P行業就如初生的孩童,還遠未長大,成長的煩惱會一直延續,展望2015年。
|